天天滚动:美食“出圈”关键在传承创新


(相关资料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追求的不仅是吃饱,更注重吃好。不同地方的特色食品,能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不过,不少地方特色美食还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并未形成产业规模。

食品产业链贯穿一二三产,对于发展上下游产业以及消费提档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地方特色食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业化典型案例。《意见》的出台为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建设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好传承创新。地方特色食品中蕴含着与食材遴选、配料加工、菜肴烹制等相关的知识和实践,传达着尊崇自然、顺应时节等传统观念和文化理念,值得大力传承。但传承不是守旧,发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以顺应时代变迁和人们需求的改变,便于规模化推广。要鼓励地方特色食品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链主引擎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装备和设计水平,加大地方特色食品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做大做强专业领域产品和品牌。同时,发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也要做好管理创新、渠道创新、服务创新以及新业态新模式的拓展等。

加大品牌推广。目前,地方特色食品大多在原产地认可度比较高,消费群体较为固定,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有限。而一旦得到认可,又经常会有“李鬼”出现,冒牌货对于品牌美誉度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做大做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一方面要做到保护和推广双管齐下,加强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化建设、品牌认证以及宣传推广等工作,提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有效扩大消费群体,促进地方特色食品走出地方,走向全国。另一方面要讲好地方特色食品的“文化故事”和“中国味道”,在口味、形象、推广等方面下功夫,给消费者带来高品位的印象。

保障食品安全。安全是食品行业永远的底线和红线。完善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认证制度,推进食品溯源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让生产者真正搭上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快车”,有动力生产更多优质产品。二是要强化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加大监管力度,对侵犯消费者健康权益的经营主体“零容忍”。在满足人们多样化食品消费需求的同时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让消费者吃得舒心更放心。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余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