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求解充电“囧途”

文/ 羊城晚报记者 董鹏程


(资料图)

实习生 黄惠华

电动自行车“充电刺客”现象有望得到控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达3.7亿辆,年产量超过3600万辆,均居世界第一。显然,电动自行车的集中充电设施已经成为“社区新基建”,成为解决充电“最后一公里”的刚需。去年8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深化电动自行车领域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2023年8月底前,全省各村(社区)应至少建设1处集中充电设施。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广州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虽然建了起来,但仍然存在总量缺口大、使用不便、计费方式五花八门等问题。令人欣喜的是,为规范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市场的价格秩序,广州市发展改革委1日就规范电动自行车经营性充电设施收费有关问题发布通知。

少!充电设备总量缺口大

据广州市公安交管部门通报,截至2023年3月底,广州全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为322万辆。另据广东省电动自行车商会统计数据显示,仅2022年广州电动自行车的销量就达到了120万辆。若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这也就意味着大约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拥有上了牌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已然成为广州人的一大交通工具。

在电动自行车数量节节攀升的同时,广州电动自行车的集中充电设施建设进展如何?记者从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截至2023年3月,广州已建成的集中充电场所不足1万处,若按照充电行业1个充电场所设置20个插座,1个充电插座服务5辆电动自行车的标准计算,全市集中充电场所缺口多达3万处。

乱!计费方式五花八门

除了设施总量不足,不同企业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计费方式千差万别,也让很多使用者头大。“同样4个多小时,在叮叮充电只要2块5毛钱,小猪胖胖却要4块钱。”住在广州越秀淘金家园社区的刘女士困惑不已:“而且比之前家里面自己充电更贵了。”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来到淘金家园社区停车处走访发现,该社区外共设有充电桩和充电柜两种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分别是叮叮智能充电桩(以下简称“叮叮充电桩”)、小猪胖胖充电站(类似充电桩设施,以下简称“胖胖充电桩”)、小猪胖胖充电柜(以下简称“胖胖充电柜”)。据调查,该社区里不同充电公司各有计费方式,同一公司也因不同的充电设施计费各异,但基本都是依据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功率来划分计费标准。

记者从叮叮充电桩上张贴的收费标准看到,0w-300w每小时0.5元;300w-450w每小时0.8元;450w-600w每小时1元;600w-800w每小时1.2元;800w-1200w每小时1.5元。而胖胖充电桩0w-210w1元可以充120分钟;210w-300w1元可以充100分钟;300w-500w1元可以充80分钟,每次充电最低消费0.5元,同时设置了36元的包月套餐。

胖胖充电柜则相对贵一些,0w-100w1元可以充90分钟;100w-200w1元可以充80分钟;200w-300w1元可以充70分钟;300w-500w1元可以充50分钟。记者计算发现,以功率为210W的充电器为例,叮叮充电桩和胖胖充电桩每小时均需花费0.5元,而胖胖充电柜则需约0.85元。

事实上,充电公司计费方式“各自为政”并非个案,而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记者调查,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之所以计费方式繁多,主要还是在于服务费的差异。不同商家建设成本不一,同一商家也会因地段不同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因此导致高低不一的收费方式。

小猪胖胖的区域负责人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各企业充电设备之所以计费方式千差万别,主要还是建设成本不一导致。以小猪胖胖充电柜为例,由于里面配备了灭火装置,一个设备就需要九千元的成本,再加上人工费,一台充电柜的成本将近一万元。相比充电柜,充电桩成本相对低一些。“我们的费用主要包括电费和服务费两大类,电费依据政府定价执行,服务费则相对隐形,包含产品险和公众责任险两部分。除了常规的产品险外,我们还为充电桩购买了公众责任险,一旦设备范围内的电动自行车起火,都会给予理赔。”该负责人补充道。

针对收费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居民怎么看?是否应对集中充电设施的收费标准进行统一呢?在采访中,大部分居民均表示,最好对充电桩收费进行监管,引导行业良性发展,更好地服务民众。业主何女士直言:“价格还是需要监管的,应该设定一个统一的最高限价,最好不要比家用电费高太多。”许多受访者也对此表示赞同,郝先生向记者坦言:“不是不让这些公司赚钱,但不能太贵,应该以便民为主。”

囧!一边不够用一边少人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在充电设备总量不足的同时,集中充电设施的使用率也令人担忧。

“现在电动自行车不管有没有充电都放在这边,里面的出不来,外面想充电的也进不去。”淘金家园社区的业主王女士沿着充电桩站点来回找了三四趟,最后才找到一个勉强能够停放电动自行车的位置。

据记者观察,王女士所说的区域一共设置了12个充电桩。记者掏出手机随机扫描了其中一个充电桩上的二维码,屏幕显示:12个接口竟然都是“空闲”的。记者观察发现,设有遮挡棚的位置摆满了电动自行车,有时居民需要挪开两边的电动自行车才能找到一个充电桩的位置,没能“挤进”遮挡棚下的电动自行车,大多只能露天停放。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停放在遮挡棚下,其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障。

业主刘女士向记者吐槽:“这个棚还会漏水,前段时间刮台风下雨,大家都觉得很危险。”为了维护小区安全,淘金家园社区物业规定“从今年7月开始电动自行车不能进入社区”。对于这一规定,大多居民表示理解。但针对遮挡棚设施不完善、充电桩不够的问题,居民们也很无奈。业主王女士向记者吐槽:“你让我们放哪里?又没有棚,就只能随便乱放。物业也没给解决方案,电动自行车雨打日晒都在外面晾着。”业主何女士认为,如果要求电动自行车停在外面,那就需要物业引导业主合理停放,做好停放管理和规划。“跟物业沟通后他们说会在其他地方建停车场,但是我们也没看到。”何女士补充道。

实际上,充电设施缺口大,和电动自行车不能合理放置导致的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并非这一小区独有,近期,有媒体走访海珠区、白云区、越秀区等多个社区发现,类似的问题都普遍存在。

破!新规或缓解充电贵

电动自行车充电“最后一公里”难题该怎么破?对此,广东省电动车商会执行会长蓝世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现阶段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缺口严重,由于户外充电桩不足、充电价格不均等原因,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现象普遍。与此同时,个别电动自行车充电企业要想进入小区,就得先给物业交一笔进场费,这个成本会被变相地加在消费者头上。针对这一现象,其建议,不仅要鼓励充换电企业加强设施铺设,尽量在社区多建公共充电桩,还要通过政府规范文件指导让物业把电费和进场费降下来甚至免掉,只有多方齐力才能解决充电设施的投放问题。建议广州可参考北京的做法,实行价费分离,电价和服务费分别收费,从而治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收费乱象。

令人欣喜的是,就在8月1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关于规范我市电动自行车经营性充电设施充电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多方面对电动自行车经营性充电设施充电收费进行了规范,并将从8月12日起执行。业内认为,新规将为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最后一公里”刚需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