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日报丨适老金融服务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手机上的东西不会用”“钱还是拿在自己手里安心”……金融数字化带给人们更多便利的同时,也为一些老年人带来“数字鸿沟”。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安全便利的服务,成为重要课题。
老年人帮助老年人,是上海银行解决这一课题的一大法宝。
每到养老金发放高峰日,在上海银行网点中,总能看到一群身穿蓝马甲、胸挂蓝吊牌的老年志愿者,耐心细致地协助银行工作人员,指导同龄人使用各类金融智能化设备。
(相关资料图)
“我们在帮助同龄人的同时,享受着被需要的快乐,自己也活力满满。”退休前曾是上海市某国企党支部书记的曹老伯说,“一到每个月发养老金的日子,就是我和老伙伴们在银行最忙碌的时候,相较于几年前,现在已经有很多同龄人可以熟练地在机器上办业务了。”
曹老伯的话,代表着这支队伍里众多志愿者的心声。
郑阿姨退休前是上海某服装厂职工,用她自己的话说,对“金融”几乎没有概念,也没用过ATM机、手机银行这些新事物。“当时加入这个队伍,既能学习知识又能帮助别人,很开心。”
2007年就加入志愿者队伍的戴阿姨也有相似的经历。从对智能化服务“一窍不通”到学会使用ATM机、手机银行,再到如今的微信支付、线上挂号等,戴阿姨已是“门门清”。
“我们志愿者要自己先学会,然后以老人教老人的方式打消他们内心的疑虑,教会他们使用智能机具和设备。”戴阿姨说。
为打通老年人使用数字化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不少银行还完善适老化软硬件配置,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键直达”优先人工服务等。
比如,针对老年人视力、听力不好,行动不便,使用手机不熟练等问题,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的适老版手机银行,页面极简、字体超大、功能齐全,从而提升了老年人使用线上金融服务的体验感。
同时,适老化改造后的“智慧柜员机”在遇到年龄在60岁以上的客户时,会自动弹屏提示切换“关爱模式”大字体菜单,并提供“小话筒”语音输入、“小喇叭”语音播报、屏幕“放大镜”等辅助小工具,密码输入环节时间也延长至60秒。
此外,老年人在建行网点“智慧柜员机”上即可办理医保个人信息查询、金融社保卡、商品住宅维修资金年度结存单、离退休提取公积金等政务便民业务,有效减少了老年人多地奔波的情况。(记者 桑彤)
关键词: 金融服务